级别: 认证会员
UID: 1487126
精华: 0
发帖: 42
威望: 3 点
金钱: 25 RMB
贡献值: 15 点
注册时间: 2021-10-05
最后登录: 2023-07-26
0楼  发表于: 2021-10-22 20:00

杨虎城遗孀

1993年,杨虎城遗孀临终提出一项“违规”的请求,陕西政府:批准

1993年2月7日,杨虎城将军的遗孀张蕙兰病逝于古城西安,享年89岁。
临终之际,老人对守候在身边的子女提出了一个“不情之请”:葬在杨虎城身边。
做为杨虎城将军的夫人,提出这样的请求,按理来说应该是合情合理的。
但实际上并非如此,要知道杨虎城将军安葬的地方是烈士陵园,正常情况下这种陵园安葬的都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贡献的烈士。如果想要合葬的死者身份并非烈士,但是又希望能够和安葬在烈士陵园的烈士合葬一处,那么解决的办法只有将烈士请出烈士陵园,再择墓地合葬。
所以张蕙兰老人临终提出的这项请求其实是“违规”的。对于这一点,张蕙兰老人其实也知道,在向子女们提出和杨虎城将军的合葬请求时,她也表达了自己的顾虑,担心自己不够格。
看着母亲弥留,几个子女心中也是悲痛万分。虽然他们都不是张蕙兰的亲生骨肉,但这么多年张蕙兰所做的一切,早就让他们将她当做了亲生母亲。所以面对母亲提出的这项“违规”遗愿,他们自然不愿让她失望,于是便哽咽着说道:“娘的恩德照千秋,我们感激您,人民感激您。活着您不能跟父亲在一起,死了一定要葬在一块!”

不过子女们也知道,想要将母亲葬在父亲所在的烈士陵园,并不是他们答应就行,还必须获得陕西省政府的许可。所以他们当即向陕西省政府提出了申请,希望政府能够同意母亲的遗愿请求。
而最终的结果也没让几个子女失望,陕西省政府接到杨虎城子女们的请求后,很快就做出了批示:批准。
那么张蕙兰到底做过些什么,能让几个并非亲生的子女这般尊敬她?陕西省政府又为何会“破例”批准她的“违规”请求?要知道这些,我们就必须走进张蕙兰简单却不凡的一生。
1904年,张蕙兰出生在陕西省蒲城县孙镇,距离杨虎城家只有10多里路。她的父亲名叫张养清,是一位中医,开着一家小中药铺。
不过那时候的老百姓生活都不容易,张家虽然开着中药铺,也不例外。所以张蕙兰的成长轨迹和那个年代的很多女孩一样,小小年纪就颇为懂事,开始帮着料理家务,在中药铺帮工。
杨虎城的母亲孙一莲的娘家恰好就在孙镇,1914年杨虎城投身革命离开了家后,孙一莲就经常回娘家排解忧愁。也是这一时期,张蕙兰和杨家有了交集。
当时孙一莲因为儿子杨虎城在外,忧思成疾得了一场病,就经常到张养清的药铺去看病。张养清看孙一莲一个人也不容易,所以每次在药铺煎好药,都会让张蕙兰给她送过去。
张蕙兰每次去都很乖巧听话,经常陪孙一莲聊天。一来二去,孙一莲越看张蕙兰越喜欢,想着儿子杨虎城一把年纪了还没成家,就想把张蕙兰给自己说成儿媳妇。
张养清对于杨虎城也早有耳闻,知道这个年轻人有胆有识,于是便欣然同意了这桩婚事。
不过当时杨虎城一直在外没有回家,所以这桩婚事只是双方家长口头上说定。
直到1916年,23岁的杨虎城已经成了陕西陆军的一名营长,有一次他回家看望母亲,母亲跟他说起了这桩婚事。
初听这件事,杨虎城心里却“犯起了难”,因为他在外面已经成亲,娶了一个名叫罗佩兰的女子。这可怎么办才好?
当时杨虎城已经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,对于这桩“包办婚姻”他并不赞同。但是在长久的相处中,孙一莲早就将张蕙兰当成了自己的儿媳,而且张蕙兰的父亲也不介意女儿做偏房,就想让她嫁到杨家。最终,杨虎城只能应下了这桩婚事。
不过当时张蕙兰的年纪还小,所以两人只是定亲,并没有成婚。此后杨虎城继续在外带兵打仗,而张蕙兰则留在杨家照顾孙一莲。
一直等到1919年,杨虎城再一次回家,此时的张蕙兰已经15岁。在那个年代,这个年纪的女子已经可以成家了,于是在孙一莲的授意下,杨虎城正式迎娶了第二个妻子张蕙兰。

结婚以后,两个妻子的关系该怎么处理?这成了杨虎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。对此,张蕙兰并没有让杨虎城为难,她知道丈夫是做大事的,自己跟在身边帮不上什么忙,所以她还是选择留在家中侍奉婆婆,让罗佩兰陪着丈夫在外征战。
就这样,张蕙兰一边照顾着婆婆,一边等待着丈夫归来。不过让她没想到的是,这一次,她没有等来丈夫,反倒是等来了丈夫的第一个妻子罗佩兰。
1922年,罗佩兰怀孕,因为长时间跟着杨虎城南征北战,积劳成疾的她病倒了。杨虎城考虑到,跟在自己身边随时都有危险,同时自己也没有什么时间照顾妻子,思虑再三,他只能选择将罗佩兰送回老家,让张蕙兰和母亲代为照顾。
起初,罗佩兰还是有些担心的,毕竟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张蕙兰。然而这些担心在见到张蕙兰后都烟消云散,因为张蕙兰并没有因为她的到来有丝毫不满,相反还将她当做亲姐姐一样照顾,表现得很是懂事。
就这样,在张蕙兰和婆婆的精心照料下,罗佩兰生下了长子杨拯民。
不久之后,杨虎城往老家寄回书信,希望能够见到罗佩兰母子。但杨虎城当时驻扎在榆林,距离老家很远,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,一个女子带着出生不久的婴儿,怎么赶过去?
就是这个时候,一直没怎么出过远门的张蕙兰主动提出,自己可以送罗佩兰和杨拯民过去。
经过一个多月的辗转,当张蕙兰将罗佩兰母子送到杨虎城面前时,杨虎城都不敢相信。这时候,还是罗佩兰出言说:“……我们母子平安,多亏蕙兰妹妹的百般照料!这一路,没有妹妹的吃辛吃苦,俺母子俩早就困死深山了!”
杨虎城听闻后十分感动,他也深知张蕙兰的不易,这些年来自己基本没有回家,一直是她在照顾家中老母,这些年来自己也没有陪伴过她。所以杨虎城主动提出让张蕙兰多留一些时日,但对此,张蕙兰却懂事地拒绝了,她说:“不了,天下不太平,得回去照顾娘。”
此后,罗佩兰就继续跟着杨虎城随军转战,而张蕙兰则一如既往地在老家侍奉婆婆。
1924年,罗佩兰又有了身孕,原本欠佳的身体再一次病倒。此时的杨虎城率部来到了三原县东里堡,于是便在当地买了一座宅子,让罗佩兰休养。不久后,罗佩兰诞下长女杨拯坤。
然而不幸的是,等好不容易安定下来,罗佩兰却被确诊是得了肺结核。这种病在当时压根没办法治愈,而且具有极强的传染性,无奈之下,杨虎城只能将长子杨拯民送回老家,让张蕙兰代为抚养。
其实当时张蕙兰的生活也不容易,丈夫基本不回家,婆婆年事已高,一家人的生计基本都是靠她操持。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杨拯民,她没有丝毫介怀,能为丈夫杨虎城分忧,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幸福。

只是这样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。
1926年,以刘镇华为首的10万镇嵩军在吴佩孚的支持下,兵临西安。当时杨虎城正是负责镇守西安的将领之一。
面对镇嵩军的猛烈攻势,杨虎城率部顽强阻敌,阻止了镇嵩军的推进。这也让镇嵩军恼羞成怒,开始将主意打到杨虎城母亲和儿子身上,希望通过劫掠他们为人质迫使杨虎城开城投降。
好在张蕙兰为人聪慧,眼看形势危机,她知道一家人继续待在老家很有可能遇到危险。于是在镇嵩军搜捕之前,她就带着年迈的婆婆和杨拯民,辗转来到了三原县东里堡,和罗佩兰汇合。
张蕙兰想的是离开老家,镇嵩军应该就不会追来了。但跟着丈夫多年征战的罗佩兰却知道,镇嵩军并不会就此罢休,三原县东里堡这个地方也不保险,指不定什么时候敌人就摸过来了。
思虑再三,罗佩兰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,让张蕙兰带着婆婆和杨拯民继续逃亡。她自己则留在三原县东里堡,因为此时的她已经病入膏肓,身体条件已经不支持她转移。刚出生的不久的杨拯坤,经不起奔波,被她送到了别人家避难。
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,张蕙兰就带着婆婆和杨拯民四处奔逃,躲避着镇嵩军的搜捕。在那样的乱世,一个弱女子带着一老一小,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。但张蕙兰却硬是坚持了下来。
直到10月份,西安城迎来了救兵,镇嵩军也无暇再抓捕杨虎城家人,这时候张蕙兰才带着婆婆和杨拯民返回三原县东里堡家中。
然而此时的罗佩兰已经回天乏力,全凭着一股子信念支撑。眼看张蕙兰带着婆婆和儿子安全返回,她也彻底放下了心,弥留之际她对张蕙兰说:“我不行了!咱俩同一个丈夫,世人说是情敌,咱俩却像亲姐妹。我死之后,拯民、拯坤,拜托你了。”留下这句遗言,罗佩兰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。
罗佩兰的去世,对张蕙兰来说何尝不是一个打击。但她知道,家里老人孩子都要她照顾,她还要等丈夫归来。只是张蕙兰左等右等,却始终没有等到杨虎城归来。
那么此时的杨虎城又在做什么呢?
西安城在杨虎城和一众将士的坚持下,终于迎来了守城的胜利。只是这次守城持续了8个月,期间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的代价。守城居民中,因战、伤、饿,死亡的人数高达3万多人。

杨虎城将军作为守城的主要将领之一,对此深表自责。在守城的庆祝会,同时也是缅怀死难同胞的追悼会上,他题写了这么一幅挽联:
生也伟大死也伟大,功满三秦怨满三秦。
这幅挽联中的前12个字,是他送给参与守城的广大老百姓,而最后“怨满三秦”则是送给他自己。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这场胜利付出的代价,对于杨虎城将军内心的煎熬。
所以在追悼会结束之后,杨虎城选择了悄悄离开。因为内心的煎熬和自责,他没有选择回家,而是悄悄潜入了富平县的一个朋友家,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。
这也是张蕙兰和家里人左等右等都等不到杨虎城将军回来的人。其实不仅是家里人在等杨虎城,国民军领导同样在找杨虎城。但是面对故意躲起来的杨虎城,这些等待和寻找始终没有结果。
无奈之下,国民军领导只能选择“大张旗鼓”。他们在大小报纸上刊登了罗佩兰病故和杨虎城母亲唤儿的消息。
杨虎城对于家里人一向在乎得紧,看到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后,当即就赶回了三原县东里堡家中。
怀着悲痛的心情,杨虎城操办完罗佩兰的葬礼。此时,又一个艰难的选择摆在了他面前,一方面部队屡屡请他出山,另一方面,他又实在放心不下年迈的老母和幼小的儿女。他到底该何去何从?
以前每次遇到这种情况,他都会征求罗佩兰的意见,但是现在罗佩兰已经去世。他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张蕙兰商量。
然而让杨虎城没想到的是,这个没读过什么书的妻子,却给了他一个振聋发聩的回答。张蕙兰一边哭一边说:
……以为你是军中豪杰,没想到这样不成器!妻儿情长不能没有,但不能误了大事!西安饿死了3万多人,为什么?你把脖子一缩,对得起谁呀?俺跟娘在外逃难,不就让你痛痛快快干一场嘛!你呢,仗打胜了,却被自己打败了!要是佩兰姐在世,三言两语就说定了。俺无能呀!
这番话对于犹豫中的杨虎城,无异于是当头棒喝。于是他当即振作起精神,对张蕙兰说:“好,我明天出征!一家老小,全都交给你了!”

此后,张蕙兰就一直在照顾着婆婆和两个孩子,让杨虎城无后顾之忧地在前线奋战。在此期间,长年在外的杨虎城,又结识了谢葆真,并和对方成亲,这也是杨虎城的第三个妻子。
谢葆真陪在杨虎城身边的时间最长,共为他诞下了2子5女,分别是:次子杨拯中、三子杨拯亚、二女儿杨拯美、三女儿杨拯英、四女儿杨拯汉、五女儿杨拯陆,杨拯贵。
而张蕙兰,也迎来了自己和杨虎城的亲生骨肉杨拯仁。
如果生活就这么持续下去,那么张蕙兰虽然和杨虎城将军聚少离多,但生活起码有个盼头。但意外总是不期而至。
1936年底,杨虎城和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。虽然这一事变最终和平解决,但杨家却接连遭遇不幸。
首先是杨虎城母亲在得知儿子放蒋介石回去后,一气之下一病不起;其次是杨虎城自己因为西安事变的复杂形势,心力交瘁之下也引发了心脏病;最后杨虎城的第三个妻子谢葆真此时也患病,在北京治疗,并不能为家里分忧。
这就让杨家一家的重担都压在了张蕙兰这个弱女子身上。她既要照顾婆婆和丈夫,又要照顾几个孩子,可以说当时的张蕙兰真的是忙得脚不沾地。
也因为这样的忙乱,让张蕙兰无暇顾及自己亲生儿子杨拯仁的生活起居。不巧的是,正是那个时候杨拯仁得了猩红热。等到张蕙兰发现并将孩子送到医院,已经错过了治疗时机。眼看着亲生骨肉在自己面前断了气,张蕙兰一时间难以接受,一度精神失常。
杨虎城见此情形,内心满是愧疚和悲痛,他多想带着妻子去外地诊治。但西安事变后,他的行动受到了限制,根本离不开。
好在这个时候在北平读书的杨拯民回到了西安。杨虎城就对杨拯民说:“我最对不起的就是你蕙兰母亲。多少年来,她为我做了许多贡献,可我给她的却太少了,你把她和拯坤带到北平去,换换环境,把病治好再回来。”
临别前一晚,张蕙兰的情况一直没有好转,木然地坐在椅子上。杨虎城看着妻子憔悴的样子,一时间悲恸万分,不由跪在妻子面前,口中喃喃:“蕙兰啊,就这样走了,虎城对不住你呀!”
那时候的他们都不曾想到,这次一别,竟会成为诀别。

张蕙兰跟着杨拯民去了北京后,起初病情并没有好转。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,杨拯民带着张蕙兰和妹妹杨拯坤又返回了西安。
有一天,杨拯民从报纸上看到社会各界纷纷要求抗日的报道,激动地对妹妹说:“看看,全国抗战了!全国抗战了!咱爹该回来了!”
张蕙兰原本一直都神志不清,但是听到这句话,她却奇迹般地清醒过来,焦急地追问:“你爹呢?”
杨拯民当即回答:“他们出国了,拯中也带去了,很快就会回来抗战!”
可以说那时候的张蕙兰、杨拯民、杨拯坤,心心念念的就是和杨虎城团圆。
然而,事情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不久之后杨虎城确实回国了,但是回国以后他就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。一直到1949年,国民党反动派眼看大势已去,残忍地杀害了他,一同遇害的还有,还有他和谢葆真的一儿一女杨拯中和杨拯贵,而谢葆真已经先于他牺牲。
在杨虎城被囚禁期间,是张蕙兰撑起了这个家,她不仅继续照顾养育着罗佩兰留下的两个孩子杨拯民和杨拯坤,而且还将谢葆真留下的四个也接到了身边照顾。在她的教导下,几个孩子都先后成才,建国后都成了建设新中国的栋梁。
杨虎城的墓地,起初也是由张蕙兰打理的。杨虎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,张蕙兰用社会各界人士捐来的钱,亲自为丈夫选了一块墓地,从陵园开始的立碑、种树、修路、挖排水沟等,到后期的修缮管理,都是她一手操办。
直到1956年,在西安事变20周年纪念日时,她将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陵园,交给了长安县政府管理,“杨虎城陵园”也正式由政府命名为“杨虎城烈士陵园”。

而张蕙兰本人,在新中国成立后,也先后多次被选为西安市人大代表,并长期担任西安市政协委员及陕西省政协委员,为新中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了解了这些,我们再去看本文开头的那一幕,也就合情合理了。陕西省政府之所以会批准她的“违规”请求,是张蕙兰确实担得起这样的荣耀。
在她的葬礼上,西安人民敬赠的那副挽联,是对她一生最好的评价
贤妻良母敬老扶幼堪称懿范,
辛苦一生节烈奉献功在国家。
横批:无名英雄。
级别: 三级会员
UID: 2121105
精华: 0
发帖: 359
威望: 0 点
金钱: 3851 RMB
贡献值: 0 点
注册时间: 2024-12-05
最后登录: 2025-01-10
1楼  发表于: 昨天

葬在杨虎城身边。